记者:沈若梅 6月25日至26日,2024年新型配电系统技术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此次会议以“共引配电技术智慧化,共促配电标准国际化”为主题,聚焦配电领域的新挑战、新机遇,探讨如何通过创新实现配电网向智慧化、绿色化、低碳化的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多集中在发电技术、储能技术和输配电网络建设上,而终端的配电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实际上,无论是智慧城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居民生活用电,配电管理作为电能使用的“***后一公里”,都直接影响着电力的使用效率与管理成本。 而在这个容易被忽视的领域里,中小企业如何脱颖而出?作为一家体量并不大的企业,深圳市红岩电控设备有限公司却凭借原创性的智能配电方案,成功在众多行业巨头中崭露头角,获得市场青睐。近日,我们采访了该公司总经理贾静,试图解读一家小公司如何在新型配电管理领域做出大影响。 对于外界对配电柜的认知误区,贾静显得尤为冷静:“行业有一种误解,认为配电柜越复杂越好、越高科技越先进。但实际上,我们***需要的是适合实际应用场景、能真正解决用户痛点的方案。”而“化繁为简”便是红岩电控始终秉持的核心理念。 正如本次新型配电系统技术大会提出的“智慧化、绿色化、低碳化”目标,贾静所倡导的智能配电管理,首先解决的是传统配电系统存在的共性难题——如何更高效、更灵活地分配和使用电力。“智能配电的核心价值,在于系统可以精准判断不同场景下的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节,而不是让用户去适应僵化的电力系统。” 以实际案例来说,红岩电控首先在农业领域实践了这一理念。牧原股份的养殖基地遍布全国多个地区,然而不同地区的环境却截然不同。广东雷州的高湿环境容易使配电设备产生绝缘失效等安全隐患,而甘肃凉州的极端温差又容易导致设备老化。贾静团队通过实地调研,针对每个地区不同的需求,设计出了一套智能化的配电方案。通过采用IP65及以上防护等级的智能配电柜,并结合远程监测和智能调控的手段,雷州养殖基地设备的故障率明显降低,而凉州的基地在极端温差环境下也实现了稳定高效的运行。 牧原股份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之前尝试过很多配电方案,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红岩电控的方案看似并没有过多炫技,但却从根本上降低了我们的运维难度和成本,非常接地气。”据了解,目前红岩电控的智能配电方案,已经逐步在其他农业企业得到复制应用。 贾静团队的智能配电理念,也迅速从农业拓展到了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深圳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正是这一理念的又一次成功实践。过去,地下管廊内的电力设备受潮、老化频繁,传统维护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贾静团队为管廊设计的智能配电系统,能够动态识别管廊内部的负荷变化,主动调整供电负荷,通过智能监测系统远程排查隐患,大幅提高了运行效率并降低了长期运维成本。深圳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获得了业内认可,也为其他城市的地下管廊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贾静认为:“智能配电并非盲目追求新奇技术,而是回到用户需求的本质,以***简单的方式解决***实际的问题。这种简单实用的智能配电方案,才更容易真正落地推广。” 目前,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全国各地对配电技术的智能化管理需求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政府项目开始关注红岩电控这种实用性强、易于落地的智能配电模式。对此,业内专家表示:“红岩电控提出的务实路线,不仅为传统能源管理提供了一种更具实践性的解决方案,也有效地避免了以往智能技术落地困难的瓶颈问题,具有很强的行业借鉴意义。” 回到新型配电系统技术大会提出的“智慧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目标,贾静坦言,未来配电技术不仅要注重技术的***性,更要考虑到落地性和实用性,“配电管理***终是为用户服务,只有简单、可靠、低成本,才是***合适的技术路线。” 事实上,中小企业并不缺乏成长为行业领跑者的机会。只要真正理解行业需求,准确把握用户痛点,专注于提供简单高效的解决方案,就能够在众多巨头的包围之中,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深圳市红岩电控设备有限公司所开辟的智能配电方案,正是用行动向行业证明了这一点。 可以预见,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时代浪潮下,以红岩电控为代表的中小型创新企业,正在以自身的努力,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高效、智能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