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当巨型吊车将荆门石化60万吨环烷基特种油高压加氢项目首件设备精准吊装到位,一场传统化工产业向新质生产力的跃迁之战,在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正式打响。这座坐落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新城,正以"链聚新势能 质创新未来"为破题密钥,通过产业链深度整合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为全国化工园区转型升级提供鲜活样本。 老树发新枝:传统产业的涅槃重生 作为园区"顶梁柱"的石油化工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蜕变。以荆门石化为核心,28家下游企业形成的"原油加工-基础化工原料-高端新材料"完整链条,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面对土地要素制约,园区创新实施"一企一策"盘活工程,通过股权重组、产能置换等方式,让6家"僵尸企业"重焕生机,腾挪出超500亩产业用地,为新项目落地开辟"新赛道"。同时,每年设立专项技改基金,推动企业生产工艺向智能化、绿色化迭代升级,近三年累计实施省级技改项目37个。 链式生态圈:产业集群的协同进化 在碳一化工领域,盈德气体煤制氢工业气体岛如同产业"心脏",吸引谦信化工、源晗科技等龙头企业围绕原料需求精准布局,构建起"气头-化工-新材料"的闭合产业链。锂电池材料产业更是形成全生命周期循环体系:从金泉新材料的锂盐供应,到格林美的三元前驱体生产,再到美华新能源的废旧电池回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协作。随着好电科技、百杰瑞二期等项目陆续投产,该产业链年产值有望突破200亿元。如今,园区内18家上市公司与中小企业形成"雁阵效应",90%的企业实现上下游配套,产业协同创造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 质效双跃升:精准服务的产业赋能 "服务现有企业就是***好的招商",园区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建立"企业需求清单-政府服务清单"双向对接机制,累计解决用工缺口1200余人次,协调融资超8亿元。创新搭建的产业链对接会、企业家沙龙等平台,促成企业技术合作46项,实现资源共享价值超3亿元。在光固化材料领域,重点培育的固润科技15亿元扩产项目,将推动园区成为全球光固化剂重要生产基地;防水材料产业则走出"小而精"发展路径,东方雨虹、科顺防水两大龙头带动下,预计年产值突破20亿元,彰显出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魅力。 人才强磁场:创新驱动的智力引擎 人才蓄水池的构建成为园区发展的关键动能。占地50亩的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每年为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超2000人次;荆门高新区化工产业人才联盟整合12所高校、8家龙头企业资源,推动武汉工程大学与亨迪药业等共建产学研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双向奔赴"。在人才支撑下,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崛起,形成涵盖六大品类324个品种的产品矩阵,创新药研发管线储备达17条,成为园区新的增长极。 从传统化工到新质产业,从企业集聚到生态共荣,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正以链式思维重构产业发展格局。随着更多重大项目投产达效,这座长江经济带上的产业新城,正向着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加速迈进,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廖亮 李德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