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 60L 双层玻璃反应釜的详细介绍:
一、结构组成
1. 釜体:通常采用高硼硅玻璃 G3.3 或 GG17 材质,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耐高低温性等,能确保反应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釜体为双层设计,内层用于盛放反应物料,夹层可通入冷热源进行循环加热或冷却。
2. 釜盖:一般为四口设计,材质多为聚四氟乙烯,特大口设计便于清洁,标准口插口可选择组装回流、加液、测温等蒸馏合成装置。
3. 搅拌系统:配备变频调速电机,如交流感应电机,可实现电子无级调速,转速恒定,无电刷、无火花,安全稳定,可连续工作,能满足不同反应对搅拌速度的要求。搅拌桨常见的有锚式、桨式等,材质多为不锈钢外包聚四氟乙烯,可确保在搅拌过程中不与物料发生反应,且能有效搅拌物料,使其混合均匀。
4. 加热与冷却系统:通过在夹层中通入热油、热水或冷冻液等进行循环,实现对釜内物料的加热或冷却。可配置循环油浴锅实现高温反应,***高温度可达 300℃;也可配置低温冷冻液循环系统实现低温反应,***低温度可达 - 80℃。
5. 温度控制系统:采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如 PT100 温度传感器,搭配智能温度控制器,可精确控制釜内物料温度,温度控制精度通常可达 ±1℃甚至更高,确保反应在设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6. 密封系统: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的垫片、密封圈以及合金钢机械密封等,确保反应釜在工作状态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静止状态下真空度可达 - 0.095MPa 以下,防止反应过程中物料泄漏和外界空气进入。
7. 放料系统:底部设有放料口,通常为法兰连接,配备玻璃 + 四氟放料阀门,无积液侧放料,可拆卸便于固体物料出料快捷,方便反应结束后物料的排出。
8. 框架结构:整体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质的框架式主体,坚固耐用,美观大方。机器底部设有带刹车的万向脚轮,可整体移动,操作方便,便于在不同地点使用。
二、特点
1. 精确控温:能精准控制温度,通过夹层通入不同温度的介质,可在 - 80℃至 300℃的宽泛温度范围内进行精确调控,为各种化学反应提供稳定的温度环境,有助于提高实验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2. 多功能性:可用于多种化学反应过程,如酯化、缩合、磺化、硝化等,还能进行萃取、结晶、蒸馏、浓缩等操作,满足不同实验和生产需求。
3. 良好的可视性:高硼硅玻璃材质的釜体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方便操作人员直接观察反应过程中物料的状态变化、颜色变化等,及时掌握反应进程。
4. 耐腐蚀性强:与物料接触的部件主要采用高硼硅玻璃和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耐受多种化学物质的侵蚀,可用于多种腐蚀性物料的反应,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5. 操作便捷:釜盖及釜盖以上部分可电动升降,釜体可手轮旋转一定角度,方便物料倾倒出料。设备底部安装万向脚轮,移动便捷。同时,变频调速系统和智能温度控制系统等使得参数调节简单方便。
6. 安全性高:设有多种安全装置,如压力表、爆破膜安全装置等,可实时监测反应釜内的压力情况,当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自动泄压,防止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良好的密封性能也可有效防止反应过程中的泄漏等危险情况。
三、应用领域
1. 化学合成:在有机合成、药物合成、染料合成等领域应用广泛,为科研人员和化工生产提供可控的实验环境,便于观察反应进程和控制反应条件,以优化合成路线和提高产物收率。
2. 生物制药:可用于细胞培养、酶反应、发酵等过程,其良好的透光性有利于研究人员实时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反应变化,为生物制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支持。
3. 精细化工:在化妆品原料合成、香料合成、涂料添加剂合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满足精细化工生产中对反应条件精确控制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 科研实验:是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工程等领域实验研究的常用设备,可帮助研究人员进行各种新物质的合成、性能研究等实验,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注意事项
1. 操作前:需检查反应釜本体是否有破损、裂纹,密封圈是否完好,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同时,要对搅拌系统、加热冷却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等进行调试,确保其运行正常,并进行气密性测试。
2. 运行中:严格控制温度、压力、搅拌速度等参数,避免超过设备的额定上限。添加试剂时要缓慢进行,防止剧烈放热或压力骤升。在搅拌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声音或振动,应立即停止搅拌,检查原因。
3. 结束操作后:先关闭加热或冷却系统,待釜内温度降至室温后,停止搅拌,缓慢泄压,然后开启釜盖,清理釜内残留物。使用完毕后,要对反应釜进行清洗和保养,定期更换密封圈、搅拌桨等易损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