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长寿区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化工基地,聚集了大量化工企业。长期以来,化工产业因“高耗能、高污染”的标签,在绿色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题。在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长寿分行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加强政策引领和推动产品创新,以转型金融为抓手,助力当地化工行业实现绿色蝶变。 政策标准引领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为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长寿分行迅速响应,结合辖区化工产业聚集的特点,围绕科学确定转型标准展开积极探索。该行加强与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的联动,组织金融机构及相关单位联合开展专题调研;根据行业及产品特性,深入分析转型路径的可行性与减排潜力,在核算企业碳排放历史基线的基础上,探索设定企业转型的基准值与目标值,成功制定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转型金融标准。与此同时,该行推动建立长寿区转型贷款财政贴息机制,对获得转型融资的企业额外给予100个基点的利率贴息,***大程度激发企业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 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走进重庆欣欣向荣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中,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操作着生产设备。这家以国际市场为主要导向的精细化工企业,产品大量出口海外,深受国际客户青睐。但随着国际碳关税压力持续增大以及国内环保新规日益严格,企业节能减排转型任务愈发艰巨。该企业总经理唐凌回忆:“当时,我们急需资金改进工艺,可融资难的问题让我们一度陷入困境。” 得知该企业面临的难题后,中国人民银行长寿分行指导重庆三峡银行长寿支行等5家银行机构为其量身定制金融支持方案,成功授信1.2亿元,并发放3100万元碳挂钩转型贷款。企业达到降碳目标值后,可享受贷款利率优惠,叠加转型贷款财政贴息,每年可节省财务成本约30万元。 “贷”来企业绿色蜕变 在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中控室,大屏幕上的“二苯甲酮生产线碳排放曲线”持续下行。作为全球***大的二苯甲酮生产商,该企业2021年搬迁至长寿经开区时,曾面临“三重压力”:新厂区建设资金短缺、存量贷款利息高、碳排放强度不达标。 转机出现在2024年夏天。中国人民银行长寿分行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研判,将“长风化学2.5万吨/年苯胺搬迁”项目纳入转型金融项目库,并指导重庆银行依托企业碳账户,为企业发放1000万元转型信用贷款,同时将贷款利率与产品能耗挂钩,企业达到降碳目标值后可获得20个基点的利率下调优惠。2025年,重庆农商银行长寿支行又为企业新发放600万元转型贷款,进一步稳固了企业资金链,为其持续推进绿色转型提供了更充足的资金保障。 资金到账后,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加大苯胺萃取技改投入,曾经的废水处理池变得清澈,技改后的生产线每年减少2000吨二氧化碳排放,还节省了33万元污水处理费,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提升。 浇灌产业绿色新生 作为长寿经开区重要的能源配套企业,重庆恩力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为产业项目提供公用工程服务,承担着园区多家化工企业的能源保供任务。然而,随着国家“双碳”目标推进,企业高能耗的燃气锅炉系统面临迫切的绿色改造需求。但近年来企业财务负担较重,传统融资渠道几乎对其关闭,改造工作陷入停滞。 面对企业的转型困境,中国人民银行长寿分行主动作为,多次组织银行机构赴企业实地调研,指导银行机构从支持企业转型的角度,适度降低贷款门槛和风险容忍度。在多方努力下,企业成功获得重庆三峡银行长寿支行3500万元转型贷款。 在转型资金支持下,恩力吉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快速启动锅炉系统技术改建项目。项目实施后,不仅大幅减少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还能盘活企业长期闲置的发电机组等资产,提高能源利用率,满足园区新增能源需求。 从政策破冰到产品创新,从企业突围到产业升级,转型金融正在长寿区化工园区书写生动实践。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当地累计发放转型贷款2.79亿元,绿色贷款余额以20%以上的增速攀升。在长江岸边,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正褪去“灰黑外衣”,换上“绿色新装”,朝着低碳未来加速蝶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