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简称《报告》)近日在京发布。 《报告》着眼于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围绕氢能“制储输用”各关键环节,从技术发展现状、不同技术路线对比、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水平、国内外技术水平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并立足全球氢能技术前沿发展方向与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氢能全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发展方向的科学建议。 管道输氢具有输氢量大、综合成本低、安全可靠、稳定性好等优点,是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氢气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大范围资源调配与能源互联互通的重要途径。 《报告》指出,氢气管道输送技术包括纯氢管道和天然气掺氢管道两种,两种技术路线又都包括高压和低压两条路线,不同技术路线之间具有较大差别,且其优缺点和应用场景不尽相同,相比之下低压氢气管道技术更加成熟。 在纯氢管道方面,高压力、大管径、长距离氢气输送是主要发展方向。我国已实现低钢级、小管径输氢管道的小规模工程应用,正逐步向大管径、长距离、大规模输氢转变。 在高压氢气管道装备开发方面,我国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大排量活塞氢气压缩机,掌握了压缩机关键部件的材料选择及结构设计技术,并形成相关技术***,但在可靠性与稳定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随着管道与装备材料氢环境中的性能数据的不断积累,我国管道输氢材料技术指标和氢气输送管道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开发适用于高压氢气输送的管道材料,寻找满足高压氢气环境服役要求的焊材及焊接工艺,对管体、管体焊缝及环焊缝开展临氢环境服役性能评价,开展大管径、高压力阀门等装备研发,是现阶段我国纯氢管道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报告》显示,与纯氢管道相比,天然气掺氢管道因氢气对天然气管道材料性能影响、氢气掺混和分离等因素,技术复杂程度高。目前,我国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及随动掺氢技术已基本成熟,并在长输天然气管道掺氢工况变形、泄漏喷射火等失效后果及防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需进一步明确下游用户的适用范围并开展安全性分析,同时,大流量掺混工艺与高稳定性掺混/分离装置也有待进一步研发。 《报告》预计,2030年我国区域间运输需求将达到270万t/a,区域内运输需求将达到710万t/a。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数据库显示,截至2024年9月,我国规划建设的纯氢管道总里程已超过6700km,规划建设的天然气掺氢管道总长度已超过450 k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