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石化行业因受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又叠加部分产品市场需求不足、产能增速过快、竞争加剧。2024年下半年以来,企业经营中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加,效益持续下降。但是,全行业克服了下游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低位徘徊、企业效益明显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运行保持基本稳定并取得新的突破。”在日前举行的“202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分析并总结了石化行业2024年以来的发展形势和现状。 2024年是我国石化行业承压前行、蓄势突破的一年。尽管短期效益承压,但工业增加值增长与技术突破彰显了产业根基的稳固。2025年,随着政策红利释放与国际环境改善,行业有望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实现“深蹲起跳”,为“十五五”规划开篇奠定坚实基础。傅向升表示,2025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将好于2024年,但还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努力开创稳中求进的新局面。 行业发展稳中有起伏 2024年,我国石化行业实现收入稳定增长、企业数量稳定增长和生产消费稳定增长“三个稳定增长”。其中,全行业实现营收16.28万亿元,在上年同比下降1.1%的情况下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1%,为工业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同时,2024年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2183家,比上年增加1676家。 傅向升表示:“自2021年以来,每年都有一批中小企业跃上规模以上企业这一新的平台,表明‘十四五’以来石化行业企业的生产、运营与发展是稳定的。” 有稳也有变。傅向升指出,2024年是稳中有变的一年,主要体现在原油进口量下降、原油加工量下降、主要石化产品价格继续下降和汽油销售量下降。 此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刘国林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品价格水平总体回落,行业营收保持增长,利润下降,整体呈现出“量增价减”的显著特征。 傅向升认为,2024年石化行业在保持经济运行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智慧化数字化升级、国际合作与交流、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以及园区建设与管理、产业协同与产业集群培育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和成效。同时,全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炼油板块因低基数效应实现利润增长192.3%,化工板块受价格拖累利润下降31.2%。“民营经济占比持续扩大,民营企业贡献了全行业60%的销售收入,成为稳就业、促创新的关键力量。” 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不仅影响着世界,也深受世界石化产业布局与调整的深度影响。2024年,全行业进出口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均保持基本稳定,但利润总额却同比下降8.8%,大多数石化企业乃至全行业都存在“增产增收不增利”现象。 当前,世界经济周期处于低迷期,石化产业的发展举措、管理思路以及创新与转型路径选择,都需要立足国际国内的大环境和发展阶段。 “尤其是各专项规划中,化工新材料要总结评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卡脖子’攻克以及补短板的情况。现代煤化工要总结评估升级示范的得与失以及与石化产业战略互补情况、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等,如此才能更好地应对产业面临的深度调整阵痛期。”傅向升坦言。 傅向升指出,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石化行业在规模大型化、产业集中度、整体竞争力方面进步明显,但产业结构高端化因受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的制约,差距也比较明显。产业和企业既要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又要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还要面对并解决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 “高端产品短缺的状况长期存在,一些国内市场急需的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超纯超净试剂、高性能复合材料、高端膜材料以及己二腈等关键单体,长期依赖进口或依靠跨国公司供应,造成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和安全领域,存在‘卡脖子’或受制于人的状况。”傅向升说,“这都表明石化产业到了不深度调整难以渡过当前低迷期,不经历深度调整阵痛将难以走出竞争困境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