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简称《行动计划》),旨在推动标识解析体系由“建”到“用”,拓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促进标识解析体系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推广,同步提升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人才等要素支撑能力,加快实现应用可控和生态可控,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和“神经系统”,主要包括标识编码和解析系统两大部分。其中,标识编码相当于“身份证”或者“门牌号”,为工业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物理实体(如零部件、机器、产品等)、每一个数字对象(如算法、工艺记录、关键数据)赋予全球***的编码。解析系统依据标识编码对网络地址和相关联的信息进行查询和统一解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通过标识关联生产加工、仓储配送、消费回收等环节,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通、信息共享。 工信部表示,《行动计划》是***份针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出台的政策文件,***份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新阶段专项行动,也是***份多部门联合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应用的政策。《行动计划》从关键指标、重点领域、基础支撑、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6年的发展量化指标,加快推动标识解析规模化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关键指标方面,服务企业突破50万家,应用拓展至60个行业,累计注册量突破6000亿个,日均解析量达3亿次以上。重点领域方面,在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初步实现规模应用。基础支撑方面,二级节点覆盖行业、地市范围持续拓展,对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安全生产赋能作用日益显现。产业生态方面,标识解析关键技术、软硬件产品实现突破,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产业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金键表示,《行动计划》将从企业的供应、生产、流通以及大中小企业、一二三产业,实现一个互联互通的效果,能显著提升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行业区域之间这样的流通水平,从而实现数字化转型中的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的目标。 据了解,《行动计划》按照“331”的思路,共部署7项重点任务。***个“3”侧重行业:贯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标识解析体系在石化、汽车、新能源、电子等重点行业应用,提升制造业生产协同效率;全面赋能消费品“三品”战略,利用标识解析体系服务消费品质量追溯、数字营销、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消费升级;促进数字医疗整合,推动标识解析体系与现有药品追溯码、医疗器械***标识体系深度融合。第二个“3”侧重领域:在完善绿色低碳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数字化水平三方面拓展标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1”侧重领域: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深化标识在重点产业发展载体的应用推广,提升产业集群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另外,《行动计划》围绕增强基础设施能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产品服务体系、提升数据流通水平、强化标识安全保障5个方面提出能力支撑举措。
|